在以色列安全内阁批准对哈马斯最后两个据点发动进攻后,哈马斯终于做出了开战以来最大的妥协。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此前退出谈判的哈马斯又回来了,并且向埃及提交了一份新的停火协议。哈马斯愿意从加沙撤出其武装力量,并承诺保障人质生命安全,以此换取以色列撤至双方商定区域。 当然,哈马斯也希望协议中有国际担保条款,确保之后以色列不会重新发动对加沙的进攻。 现在哈马斯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危险,加沙75%的地区已经被以军控制。哈马斯只保留着加沙城,以及南部的中央难民营。以色列通过了新的战争方案,准备釜底抽薪,把这两处根据地内的80万难民迁离,然后对哈马斯发起总攻。 若再不达成停火协议,不仅加沙民众将遭受更大的灾难,哈马斯留在加沙的日子恐怕也不多了。 然而,面对哈马斯的求和协议,内塔尼亚胡却只读不回,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很显然,以色列对这份方案仍不认可。 首先,战争之初,内塔尼亚胡就提出三大目标,即彻底消灭哈马斯、救回人质、确保加沙再也无法对以色列构成威胁。 即便哈马斯愿意从加沙撤走且释放人质,内塔尼亚胡的目标也只完成一个半,仍然难以向内阁中的强硬派交代。要知道,现在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只维持着微弱多数,一旦再有联盟政党退出内阁,他很可能就要下台。 其次,哈马斯只表态愿意撤离武装人员,这很可能是缓兵之计。这里说的是撤出,而不是投降。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撤去哪里?阿巴斯肯定不会再收留他们,否则这些战斗经验丰富,且被巴勒斯坦人视为英雄的武装人员,很可能把约旦河西岸也抢了。 更何况,哈马斯只是表态撤出武装人员,而未提及文职人员,显然是仍希望保留对加沙的控制权。假以时日,等其恢复力量后,武装人员自然会再回来。届时,双方还会像以往一样,隔三差五地发生冲突。
最后,战争打到这个地步,内塔尼亚胡的包袱已经越来越轻。加沙仅剩大约20名活着的人质,以军以营救人质为名发动这场战争,现在已经牺牲了数百名军人,还会在乎这20多名人质吗?政治人物只是担心不良影响,不敢公开说出口而已。 现在以色列安全内阁已经批准了新的战争方案赢金配资,可以说木已成舟。人质已经成了以色列继续推动战争的借口,留在哈马斯手上,或者哈马斯对他们造成伤害,只会让以色列更有理由说服国内的反对声音。 随着哈马斯进一步妥协,内塔尼亚胡对加沙更是志在必得,开始吐露真言,他想要的不只是加沙。以色列一家网络媒体的主播采访内塔尼亚胡时提问:“总理是否认同大以色列愿景?”而内塔尼亚胡直接回答道:“非常认同。” “大以色列”指的是根据圣经或历史记载的以色列,其边界包括如今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埃及、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的部分地区。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约旦河西岸,从而使控制的地盘达到建国后的巅峰。此时“大以色列”一词开始流行,但当时的含义是指以色列及其新占领的地区。
不过“大以色列”并非以色列主流观点,而是个别极端强硬派人士的想法,内塔尼亚胡恰恰是其中之一。2005年以色列政府准备把加沙交还给巴勒斯坦权力机构时,担任财政部长的内塔尼亚胡就以辞职抗议。 可见,内塔尼亚胡是对领土有渴望的,只是碍于国际社会的压力,未敢轻举妄动。如今哈马斯自己找上门来,他自然不肯放过占领加沙的绝佳机会。 内塔尼亚胡对“大以色列”的态度遭到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谴责,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约旦和阿拉伯联盟均发表声明,谴责内塔尼亚胡的言论,并警告称其威胁地区和全球稳定。 这些阿拉伯国家终于清醒了一回,也许哈马斯倒下了,下一个就是自己。
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