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这部电影遭遇了越来越多的举报,而这些举报的理由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竟然有人声称这部电影会破坏中日友谊,实在令人不解。难道这些人忘了,这部电影拍摄的初衷就是为了让那些曾在中国犯下罪行的小日子清楚地看到他们的暴行,既然他们自己不肯承认,那我们只能毫无保留地把这些罪行公之于众,告诉世人——这些可怕的事情宝尚配资,确实真实发生过。
那么,究竟是谁在举报《731》呢?电影还能顺利上映吗?
我们本以为,电影《731》上映时,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外部力量,没想到外面的压力还没显现,内部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声音。举报的理由五花八门,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展开剩余83%首先宝尚配资,有些家长担心电影的画面过于血腥,怕吓到孩子。这个担忧其实不无道理,毕竟731部队当年的一些实验——如冻伤实验、细菌实验、活体解剖,哪个不是极度残忍的?如果将这些场景一一呈现出来,确实很可能让人震撼。不过,问题是,谁要求家长带孩子来看电影呢?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完全可以等他们长大后再观看,而对于中学生,这是否适合观看完全是家长的选择,跟电影本身并无太大关系。
接着,还有人认为“和平年代不该揭旧伤疤”,认为如今生活安定,就应该往前看,反复挖掘历史伤痛毫无意义。更离谱的是,居然有人说电影是在“消费国难”。这真是荒谬至极!难道说,和平就是靠遗忘历史换来的?那些在731部队实验中惨死的同胞,他们的血就白流了吗?铭记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防止悲剧重演。
然而,最让人气愤的是,有人竟然说,731部队的话题太敏感,放映这部电影会影响中日友谊。这种观点简直是颠倒黑白、荒唐至极。难道为了所谓的“友好”,我们就必须闭口不谈历史伤痛吗?小日子右翼政客年年参拜靖国神社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人担心这会影响中日关系?
事实上宝尚配资,国内正面描写731部队罪行的影视作品一直是凤毛麟角。上世纪80年代的《黑太阳731》虽然成为一代人心头的阴影,但它其实是香港导演牟敦芾拍摄的。而此次即将上映的《731》则是大陆首部直接面对这一段黑暗历史的电影。
为了真实还原历史,整个制作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心血。导演赵林山为这部电影筹备了整整七年,这七年里,他跨越中日俄三国,查阅了上百万字的档案资料。从731部队的“冻伤实验报告”到细菌战的作战地图,每一份资料都成为历史真相的重要依据。为了再现当年的历史场景,剧组特别邀请了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的馆长金成民担任历史顾问,力求复刻现存遗址。就拿冻伤实验室里的金属手术台和关押实验对象的铁笼子来说,和陈列馆里的实物误差不超过5厘米,简直是1:1的完美复刻。
为筹集拍摄资金,赵林山甚至把自己所有的房产都抵押了。演员们的付出也同样令人动容。姜武、王志文、李乃文等实力派演员,完全沉浸在角色中。姜武在拍摄活体解剖的戏份时,因为太过入戏,情绪崩溃了十一次,几次不得不中断拍摄调整状态。王志文则是在零下30度的冷冻实验舱戏份中,坚决不用替身,亲自躺进那冰冷刺骨的实验舱,只为了真实感受当年受害者的无助。
这些拼尽全力的付出,正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更真实的历史,知道当年731部队的暴行,远比电影中展现的还要残忍无情。然而,即便团队付出了如此多的心血,《731》依然无法避免被举报的命运。
很多人对《731》的反感,根本上并不是对电影本身的排斥,而是对那段沉重历史的回避。人类天生有逃避痛苦的本能,面对同胞遭受的惨痛记忆,选择回避是自然而然的心理防御。但问题是,不能因为害怕面对历史,就选择性地遗忘它。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对历史的了解已经逐渐模糊。根据一项社会调查,18-25岁的群体中,只有43%的人能准确说出731部队的罪行,甚至还有18%的人认为这是虚构的历史。
《731》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一危险的空白。它就像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将那段被尘封的真相重新带回公众视野。正如导演赵林山所说:“我们不是在贩卖痛苦,而是在守护记忆。”
如今,《731》面临着种种阻力,但我们真心希望这部电影能够突破重重难关,按时上映。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那些逝去同胞的告慰。
你们认为,《731》是否应该上映呢?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发布于:山东省盛多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